與其說是講座
不如說是分享目前台灣在學術圈的發展以及身為老師給予的建議
印象最深的
就是老師分享了他在1998年在英國住上一年的感想
"我當然也能分析莎士比亞,但我絕對不會是個出色的專業學者"
"他們的人聞著莎士比亞以前的空氣,喝著相同的水"
聽著聽著就和自己想研究的領域搭上了
"我也想研究猶太小說",但是,然後呢?
有學術價值嗎?
德文翻譯成英文,在翻譯成中文,
再怎麼厲害就是突破不了語言第一個關卡
該怎麼拿捏興趣和研究價值的中間點?
Maybe I should think more before I decide my topic.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